“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連綿不斷的金色沙丘,錯落起伏,在夕陽余輝的映射下,勾勒出完美、壯觀、神秘的曲線,有著武俠情懷的人,常常被沙漠的別樣風情所感動,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的“阿拉善沙漠”便向世人呈現了如此美景。
殊不知這令人陶醉的美,正承受著冬寒夏熱、干旱少雨、風大沙多的惡劣自然環境的侵蝕——阿拉善是全國第二、世界第四大沙漠,這里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沙塵源地。
然而,在“阿拉善”腹地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以及烏蘭布和沙漠的交接地帶,有一片綠洲,與無邊無際的沙漠相比,在衛星地圖上幾乎難覓它的蹤影。綠洲上種植著一種叫“梭梭”的植物,它看起來毫不起眼,低矮的灰白枝干和比大米粒還細小的綠色針葉,包裹在漫漫黃沙的懷抱中,顯得那么微不足道。但正是這片綠洲,如同鋼鐵衛士般,時刻執行著特殊使命,防風固沙,用“梭梭”那小小的身軀頑強地遏制著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侵蝕良田的腳步。這片種滿“梭梭”的綠洲,被當地牧民親切地稱為“興業林”。
“如果這三片沙漠連在一起,面積進一步擴大,將來再要治理就難上加難了!”負責管理“興業林”項目的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周女士感慨地說。
2014年,作為阿拉善SEE公益機構成員,興業銀行私人銀行參與了該機構“一億棵梭梭”項目。
阿拉善SEE公益機構是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和SEE基金會的統稱,是我國首個以企業家為主體的環保公益組織,立足改善阿拉善地區生態環境。該機構發起的“一億棵梭梭”項目將通過十年時間在阿拉善關鍵生態區種植一億棵以梭梭為代表的荒漠植被,恢復200萬畝荒漠土地,為阿拉善的生態環境筑建天然保護屏障,同時通過梭梭的衍生經濟價值提升牧民生活水平。
這個項目的可貴之處,不僅僅在于改善了沙漠環境,更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興業銀行私人銀行市場營銷處負責人李翊向記者介紹:“梭梭能夠存活,關鍵在于第一年的澆灌養護。”李翊說,興業銀行私人銀行負責向當地牧民提供管護資金,支持牧民在“興業林”中種植養護梭梭,并委托阿拉善SEE機構進行指導和監督。牧民出于對自己家園的愛護,會不遺余力地精心照看種苗,等到樹苗成活后,就可以在梭梭的根部種植肉蓯蓉,這種寄生于梭梭根部的經濟型作物,將來能為牧民帶來較為可觀的經濟收入,為牧民大面積種植梭梭林提供動力,“這就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使得我們的興業林能夠茁壯成長。”
在中國,沙漠治理一直是一個從國家到民眾都非常關心的話題。興業銀行私人銀行總經理薛瑞鋒表示:“如果把企業參與治理沙漠看作一項善舉,那么,讓公眾知曉這一善舉,僅是廣結善緣;讓更多的人最終踐行其中,才是最大的善行。”為讓“興業林”日益繁茂,自2014年起,興業銀行私人銀行已連續兩年分別捐款50萬元用于梭梭種植與管護,并組織旗下“菁英成長俱樂部”成員及其子女參觀、考察阿拉善治沙基地,親手種下一株株梭梭,身體力行為阿拉善“一億棵梭梭”項目籌集資金。今年國慶長假,“菁英成長俱樂部”就召集了45名私人銀行客戶及其子女遠赴阿拉善,向他們獻上“阿拉善公益親子成長禮”。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大多生活在條件優越的家庭,阿拉善的世界看似與他們的成長并無關聯,但就在他們腳踩阿拉善的黃沙,親手種下一株株梭梭樹的瞬間,他們的人生歷程就已經被阿拉善打上了有關“責任”的烙印,這些用愛心澆灌的“沙漠精靈”將成為孩子們生命中永不磨滅的深刻記憶。
“目前,‘興業林’里已經遍布五萬棵梭梭,占地面積約1000畝。”李翊告訴記者,俱樂部里好幾個家庭已經連續兩年在節假日放棄其它旅行安排,積極參與興業銀行私人銀行的公益之旅。
興業銀行一貫積極踐行綠色金融,是國內首家“赤道銀行”。興業銀行私人銀行“菁英成長俱樂部”成立于2014年,以“精神財富傳承”為宗旨,通過組織環保、低碳健行等親子公益活動,增進私人銀行客戶與下一代的親情交流,促進私人銀行客戶子女社會責任意識和價值觀的養成,引導孩子們關注自身、關心社會、關愛自然。這是該行專為私人銀行客戶打造的獨特的高端增值服務平臺。
分享快樂,不如分享經歷;傳承財富,不如傳承精神。近兩年,一顆顆善良的梭梭種子在“興業林”陸續播散,在阿拉善沙漠腹地生根、發芽。希望不遠的將來,我們能看到它們長得枝繁葉茂,開出生命之花,永久傳承興業銀行私人銀行客戶的精神財富,使沙漠不再荒涼,綠意盎然。